可信数据空间:赋能数字化转型的数据流通新范式
-
发布日期:2025年7月25日
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,数据已然成为企业核心资产,但数据共享流通的诸多瓶颈正日益制约其价值释放和数字经济发展。可信数据空间作为一种创新型数据流通基础设施,旨在通过构建完善的信任机制、先进的技术系统以及共识的规则体系,为多方主体提供一个安全、可信且高效的数据流通环境。它有效解决了数据共享意愿不足、流通效率低下及价值释放受限等核心痛点,能够显著促进数据资源的规模化共享和开发利用,从而赋能企业深化数字化转型,推动业务创新与增长,提升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。
概览
主要发现:
· 当前,数据虽被视为关键生产要素,但其在组织间和跨领域间的共享流通面临诸多深层次挑战,例如企业普遍缺乏数据共享意愿、现有共享机制不畅以及数据应用潜力未能充分释放等问题,这些都已成为阻碍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瓶颈。
· 可信数据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数据流通与利用基础设施,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为参与主体构建一个安全、透明且高度可信的数据流通环境,从而有效解决传统数据共享中的信任难题,确保数据在流转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合规性。
· 可信数据空间具备三大核心能力:一是“可信管控”,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数据按约定使用,保障各方权益;二是“资源交互”,实现数据高效对接和跨主体互认;三是“价值共创”,引导多方围绕共同需求进行数据产品和服务创新。
· 通过引入可信管控和收益分配机制,可信数据空间能够显著打消企业在数据共享方面的顾虑,从而大幅提升其数据共享的积极性和意愿,并借助其资源交互能力,实现数据的高效对接与跨主体协同,全面提高数据流通的整体效率。
· 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其独特的价值共创机制,能够有效促进企业间数据资源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利用,从而充分激发数据的内在价值潜能。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,更能在数据驱动下显著增强其市场竞争优势。
建议:
· CIO应将可信数据空间纳入企业整体IT战略规划,并根据自身在数据资源、业务需求和行业定位等方面的特点,明智选择最适合的参与模式,无论是作为数据提供方、使用方、服务方,还是空间运营方,都需明确自身角色,以实现战略价值最大化。
· 企业应优先深入梳理其现有业务流程中的数据痛点,并积极探索能够通过数据共享和融合创造增量价值的创新应用场景。这包括识别供应链协同、智能治理、精准营销等具体领域,以确保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能够直接服务于企业的核心业务目标。
· 企业必须投入足够资源,大力推动内部数据资源的标准化、规范化和资产化,建立清晰的数据资源清单。这包括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、进行数据清洗和整合、构建元数据管理体系,为未来在可信数据空间内的高效流通与利用奠定坚实基础。
· 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,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规则机制的构建,这包括数据接入审核、互联互通标准、共享利用权限设定以及收益分配等核心机制的建立,确保数据在流通使用全生命周期中始终符合法律法规要求,并有效保障各参与方的数据权益。
· 企业应积极拓展与数据服务提供商、技术解决方案伙伴及其他生态参与方的合作,共同构建一个繁荣、活跃的可信数据空间生态系统。通过吸引多样化的数据服务和应用,不仅能增强数据空间的吸引力,也能为企业自身带来更丰富的数据利用机会和商业价值。
引言
数据已然被公认为驱动经济增长、社会进步和企业创新的核心生产要素。然而,尽管数据价值潜力巨大,其在不同主体间高效、安全地共享流通却面临诸多严峻挑战。长期以来,企业和组织普遍存在数据共享意愿不足的问题,这源于对数据安全、隐私保护以及知识产权流失的深切顾虑。同时,缺乏统一的互操作标准与健全的共享机制,导致数据孤岛现象普遍,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壁垒难以逾越,极大地制约了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应用。这种流通不畅的现状,不仅降低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,更成为阻碍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瓶颈,使得数据的内在价值难以充分释放。
正是为了应对上述数据共享与流通的挑战,可信数据空间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应运而生。它超越了传统的数据交换模式,旨在通过构建一套基于共识规则、联接多方主体的数据共享体系,为数据提供方、数据使用方以及数据服务方提供一个安全、可信、高效的数据流通环境。可信数据空间的核心理念在于建立多方之间的信任机制,确保数据在使用过程中全程可控、权责明晰。通过整合身份管理、数字合约和使用控制等前沿技术,它能够保障数据流通的合规性与安全性,从而有效消除各方对数据被滥用或泄露的担忧,促进数据资源的规模化共享与开发利用,进而激发数据要素的巨大潜能。
分析
可信数据空间的概念与背景
当前数据共享面临的挑战与机遇
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数据已成为驱动业务增长与创新的核心生产要素,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。然而,当前企业在数据共享方面正面临诸多严峻挑战,例如普遍存在的数据孤岛现象、各方共享意愿不足、缺乏统一高效的流通机制,以及对数据安全、合规性与隐私泄露的深切担忧。这些挑战共同导致了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难以充分释放,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。与此同时,随着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成熟,有效的数据共享与协同正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,它能够显著提升跨组织协作效率、赋能前所未有的产品与服务创新,并加速企业在复杂市场中的响应速度与决策质量。因此,如何构建一个安全、高效、可信的数据流通环境,已成为CIO们在制定未来IT战略时亟待解决的关键战略议题。
可信数据空间的定义与核心理念
为应对上述数据共享难题,可信数据空间作为一种创新型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应运而生。它本质上是一个基于多方共识规则构建的数字生态系统,旨在联接并赋能来自不同主体的数据提供方、使用方和服务方,共同在一个安全可控的环境中实现数据资源的规模化共享、流通与开发利用。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信任机制、成熟的技术系统、明确的规则机制以及繁荣的生态体系,彻底解决传统数据共享中存在的信任壁垒和技术障碍。可信数据空间致力于提供一个既能保障数据主权和隐私安全,又能最大限度释放数据潜能的新范式,从而促进数据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。
可信数据空间的关键能力:可信管控、资源交互、价值共创
可信数据空间之所以能有效促进数据流通,关键在于其独特而强大的三大核心能力支撑。首先是“可信管控”能力,它通过先进的身份管理、数字合约智能执行以及细粒度使用控制等技术,确保数据在流通与使用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既定约定,有效保障各参与方的数据权益与合规性。其次是“资源交互”能力,这包括统一的数据目录服务、标准化的数据格式转换以及语义互通技术,旨在消除数据异构性障碍,实现跨主体数据的高效对接与无缝互认,显著提升数据流通的效率和可用性。最后是“价值共创”能力,通过建立多方共赢的规则与激励机制,引导各生态主体围绕共同的业务价值需求,积极开展数据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开发,最终实现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与潜能释放,共同繁荣数字经济生态。
可信数据空间的功能构成与生态体系
可信数据空间五大构成要素
可信数据空间的有效运转,依赖于其精心设计的五大核心构成要素。首先是“场景应用”,它是数据流通的业务牵引,基于实际业务需求构建各类数据产品与软件应用,如供应链协同或智慧城市治理,直接驱动数据价值的实现。其次是“生态主体”,包括运营方、数据提供方、数据使用方和服务方,共同参与数据共享与开发利用,形成协作网络。再者是“数据资源”,作为空间内流转与利用的基础资产。同时,“规则机制”提供了规范数据接入、共享、利用和收益分配的全生命周期依据,确保空间安全高效运行。最后,“技术系统”则构建了可信管控、资源交互和价值共创的能力基础,支撑整个空间的运作,共同赋能数据价值的最大化释放。
图1 可信数据空间构成要素
多元化的生态主体及其角色定位
在可信数据空间中,多元化的生态主体共同构建了协同的数据流通与价值创造网络,每个角色都承担独特职责。空间“运营方”负责平台搭建、维护及规则执行,确保稳定合规。作为数据源头,“数据提供方”将自身数据资源按约定共享,是数据活力的基石。而“数据使用方”则依据业务需求获取并利用数据,进行分析、模型训练或产品开发,是价值消费者。此外,“数据服务方”提供专业的数据加工、集成、分析或应用开发等增值服务,链接供需两端,促进数据规模化开发与利用,形成良性循环生态系统。
规则机制在数据流通中的保障作用
规则机制是可信数据空间安全、高效、合规运行的基石,为数据流通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与强大保障。这些机制覆盖数据从接入到共享利用及收益分配的全生命周期,例如严格的接入审核确保数据源的合法性与质量,互联互通规则促进数据无缝对接。尤其关键的是,共享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能有效平衡各方权益,通过清晰的权责界定和利益分配模式,消除数据共享顾虑,激励更多主体参与。规则机制的健全不仅提升了数据流通效率,更构建了各方信任基础,确保数据在可控、可追溯环境中安全流动,从而最大化数据资产的商业价值。
场景应用驱动数据价值释放
场景应用是可信数据空间释放数据价值的核心驱动力,将抽象数据资源转化为具体业务成果,赋能数字化转型。通过深度挖掘各行业、各领域的业务痛点与创新需求,可信数据空间能够构建量身定制的软件应用与数据产品。例如,供应链协同中,共享数据可优化库存与物流;城市智能治理中,融合数据提升公共服务与应急响应;精准医疗领域,数据共享助力疾病诊断与个性化治疗。这些基于业务场景的应用,将沉睡数据激活为创新动力,推动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最终实现数据价值倍增,为企业带来显著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动能。
可信数据空间的技术实现路径
图2 可信数据空间技术构成